杭州行政区大调整:别人家的城市


作者:綦书环 2021.04.22 16:07:41 阅读:2261 报告下载

日本学者德富苏峰在100年前《中国漫游记》中曾经写道“若是能当个杭州的领事,在此悠悠度过余生,该是何等幸福。”


第一次到杭州,惊讶于西湖的水面如此平,甚至平静的有些无聊;第二次到杭州,采访了一位霸道女总裁,她总是自信地说“我总是对的”;第三次到杭州,“暖风熏得游人醉”,在西子湖畔吃了一盘难吃的西湖醋鱼……


杭州有马云,这个一心想和政治保持适度距离的人,终于还是被卷得很深;杭州有李叔同,这个39岁就出家的男人才华横溢,让人浮想联翩;杭州还有我姨和漂亮的表妹,每天日升日落旅行人生。


杭州无疑是美丽的别人家的城市。这个城市目前正在力争上游,向中国准一线城市靠拢。其实杭州的房价早就是准一线城市了。因为这个城市既宜居又充满人间烟火气,同时市中心土地又非常狭小,脚踩自行车就可以轻松穿过主城区,房价自然水涨船高。


前几天杭州宣布了行政区大调整的消息。传闻日久,终于落地。上城区与江干区合并,下城区和拱墅区合并,余杭区一分为二,钱塘新区上升为行政区。没有人喜欢折腾,但这次大调整各方美誉度极高,背后一定有深刻的动因。

 


杭州行政区原来的问题是“大的过大,小的过小”。原上城区仅有18平方公里,原下城区仅有31平方公里。原萧山区、余杭区则有1413平方公里和1228平方公里,分别是原上城区的78倍和68倍。这几个同学坐在一起开会,可以脑补一下是什么样的情景。这次行政区大调整让杭州内部格局趋于平衡。


上城区、下城区是杭州的老城区,集中了杭州市历史文化的精华。上城区与江干区、下城区与拱墅区合并,就为老城区提供了可以拓展的地理空间。


下城区和拱墅区过去由于区位相当,处于GDP考核的同一赛道,二者经常出现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有几次在招商引资方面发生矛盾,甚至到了需要市里出面协调的程度。


体制壁垒无疑会阻碍区域内的市场资源进行合理流动。行政区合二为一,行政资源重新整合,原来一个区内调不动的资源就可以调动了,一潭死水有可能活化成一池春水。


钱塘新区是在原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整合而成。这里尚未充分开发,还有很多土地,设立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有利于打造杭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新平台。


关于余杭区一分为二,值得好好说一说。


老余杭区面积太大太长了,像个大帽子一样压在浙江头顶,城区东西间距60多公里。说的夸张一点儿,余杭区东西两端每天日落时间都不太一样。


余杭区西部是省直和中直单位所在地,大城市气派十足。不少人都有西部情节,包括那个在城西上学、在城西工作、在城西创业的前英语老师马云。自从当年阿里在这里落地后,余杭便一飞冲天,将制造业起家的传统经济强区萧山挤到身后。余杭去年GDP飙升至3051亿元,在杭州排名第一。


余杭区东部是区政府所在地临平,远离杭州城区,中间还被高速公路、货运编组站、监狱农场等割裂,是一块城市中的村庄。


东边是利税大户,西边掌握区级财政,两边博弈无穷。


这次余杭一分为二,放余杭单飞,新余杭就有了更多发展空间和财务自由。通过杭州西站的北线和西线到达杭州的人群,很多都是来自河南、安徽的新移民。城市发展本质上还是取决于人。他们如果选择在杭州居家置业,新余杭未来发展可期。至于临平,下一步则需要重新调整定位,争取自立或者争取更多财政支持。


一个成功的城市一定是多元的。这次杭州行政区大调整后,各区形成了差异化定位,西湖区有西湖,滨江区有高新,余杭区主攻数字经济,钱塘新区聚焦智能制造。调整是为了城市进行自我更新和改造,是为了遇见更好的杭州。


公共政策不可能直接要求企业和人来到这里,公共政策也不可能直接制造出城市发展的未来。但是,公共政策可以促进这些要素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