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禾页 | 2025.03.13 09:25:36 | 阅读:50 | 报告下载 |
3月10日,深圳举行了,“深圳国资国企10万平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供给发布仪式”,推出了10万平方米市属国企产业园区资源提供给科技企业,最低可享受2年以内的免租优惠。(备注:签一年合同免一年租金或签三年合同前两年免租金,第三年减半)
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分布在6个园区,分别是南山区的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深圳国际创新谷和赛百诺基因治疗园,位于龙岗区的宝龙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以及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深汕科技生态园。
一石激起千层浪,深圳“只收梦想,不收租金”引起热议。
深圳的一流的市场化营商环境造就了“民营经济第一城”的成就,但是随着此次园区“零租金”新政的发布是否意味着深圳产业园区行业市场化发展的倒退?
希望通过优惠政策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初衷显而易见,但是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个人认为还有待商榷。1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体量上已经很大了,这个“超低成本”空间的入场,对于深圳当地的产业园区市场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在这个政策影响下,究竟是催生出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还是原本在深圳其他园区里的小微企业“跳槽”到这些有着优惠政策的园区内?不管结果如何,短期内都会有一批符合相关要求的小微企业退租选择这些“零租金”园区,最后可能依旧无法解决深圳现有的空置率难题,甚至会放大其他园区的空置率问题,将这些小微企业虹吸到了拥有“零租金”政策的市属园区中去。
并且对于其他园区的招商来说也是一个巨大冲击,市属园区推出“零租金”园区,那么你这边的租金还能继续保持吗?可能也要迎来一次“骨折价”。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之后,实现了对于各地的利用税返政策进行内卷式招商竞争的有效控制,全国招商引资工作重新回到了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环境。
这次深圳推出的“零租金”对于招商引资工作来说依旧是一个变相的内卷,对于《公平审查条例》细则实施监管,我并不完全了解,但可以知道的是,既然能够公开落实,那就应该是合法合规的。那既然有深圳这个珠玉在前,其他城市必然也会相继跟进“零租金”园区的政策,在体量上、在优惠力度等方面进行内卷。
因为相比于很多城市不太专业、不敢投的资本招商方式,“租金减免政策”形式的招商引资对于国有平台公司来说是最容易“照抄”的。但是就怕未来不只是针对新入园的企业推出免租金优惠,想要留住现有企业你也得继续减免,因为其他城市也会利用减免政策对你园区内的企业进行挖角。
就怕最后,产业园区出现不减免租金,招不来企业的尴尬局面。
国有平台公司一觉睡醒,发现不仅自己要下场干招商,现在招商引资内卷的重担也落在了自己头上。
对比前两年的工业上楼政策的火爆程度,随着深圳推出“零租金”新政,可以预见的就是大批城市将“零租金”政策的本地化实施列入讨论,恰好本地的国有平台公司手里的产业空间空置率也是居高不下,那么也完全可以学习深圳推行此类政策。
那么对于这些城市的平台公司,同样需要面临大面积空间“零租金”出租,已入驻企业的租金受到冲击,本来已经不多的租金收入也要大打折扣,那么国有平台公司的商业模式究竟该如何运转?
靠如今尚不成熟的产业运营服务收入?还是产业投资收益?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真要这么干,那么园区领域很可能变成一个纯政府职能的领域,也就别提市场化发展了,老老实实靠其他领域来反哺园区吧。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现在还有多少国有平台公司能够支持产业园区领域的大笔投入且没有回报?